
1955年正规配资平台网站,随着南京军区的成立,郭化若由华东军区公安纵队司令兼上海警备区司令调任为军区副司令员,主要负责军区的军事训练工作。
或许有人对郭化若不太熟悉,他是一位兼具学者气质与军事才能的“儒将”,长期专注于军事教育领域。虽然他在实际军事指挥岗位上的时间不算长,但在军事训练方面却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郭化若毕业于黄埔军校,成绩优异,堪称高材生。毕业后,他毅然加入共产党。南昌起义爆发后,他多次掩护同志安全转移到上海,随后被派往苏联深造,专攻炮兵专业。原本他主修炮科,赴苏联继续提升炮兵理论和实操技能。
回国后,参与革命斗争时,由于当时红军装备短缺,炮兵专业知识暂时难以施展。于是,他转而从事参谋工作,历任纵队参谋、方面军参谋处长以及代参谋长等职务。
1931年因某些原因被调离前线作战部队,1932年被安排到红军学校担任教员。然而,他因被怀疑与“托洛茨基派”有关,被剥夺党籍长达六年多。无论是在长征大转移期间,还是抵达陕北后,他一直背负着这顶沉重的“帽子”。有人认为他因此变得骄傲,但他却感到委屈,自称当时连党员身份都没有,根本谈不上骄傲。甚至有人因为听闻他的这段经历,导致他在私人生活中也遇到不小的困难。
展开剩余72%直到1938年,在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他的问题才得以圆满解决,重新恢复党籍。
此后,他曾短暂担任作战局局长,随后转入科研和文献整理领域,撰写有关古代军事的文章,倡导统一战线。随后被调任军事学院,担任教育长和炮兵学校校长一职。
解放战争爆发后,他被派往华东战场锻炼。时隔十四年未直接参与战斗的他,在鲁南军区任副司令员,主抓民兵工作,积累了大量基层作战经验。随着华东野战军部分纵队进行人事调整,他先后担任第6纵队副司令、第4纵队政委及第9兵团政委等重要职务。
上海解放后,他承担起上海警备重任,面临极大压力。上海作为敌军重点袭击目标,内部还有大量敌特分子潜伏,反动势力频繁破坏,肃清匪徒任务繁重。在上海工作五六年后,随着六大军区的重新划分,他被调往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主要负责军事训练工作。
军事训练对郭化若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具备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陌生的是,相比长期一线指挥的将领,他的实战经验略显不足。
上任后,他高度重视射击训练,先将各级领导干部集中培训。干部们完成培训后,再带头推动各单位开展射击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军区内许多军、师级指挥员的射击水平显著提高,进而带动团、营、连、排各级单位取得了优异成绩。此后在各类军事竞赛中,南京军区的射击成绩稳居前列。
1959年以后,他的工作职责发生变化,从军事训练转为军史编辑工作,负责三野、新四军等部队的战史编纂。由王必成接替其军事训练的工作分管。
王必成曾是他的搭档,二人曾分别担任纵队司令和副司令。与郭化若相比,王必成拥有更加丰富的作战经验,虽言语不多,却指挥作战经验丰富,被誉为“王老虎”,善于指挥攻坚战役,屡打硬仗,战绩斐然。
对于郭化若而言,转向军史编辑工作亦颇为合适。抗战期间他曾潜心研究古代军事著作,并著有相关书籍,是军中难得的学者型将领。在他的领导下,军史编纂工作进展顺利,并多次获奖。
1970年代,他调入军史科学院,继续负责全军军史编辑工作。凭借丰富经验,这项工作轻车熟路,顺利完成各项任务。1985年,因年事已高,他正式退休,退居二线。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头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